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48节(1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不多久,南市集市上便有农户开始售卖起家中多余的茶枯饼。
  安南农户们在售卖一事上,也积攒了不少的经验。比如这次售卖茶枯饼,他们还懂得先切下一些茶枯粉,再置备一桶清水,给有意向的购买者先做试用。
  这一试用完,茶枯粉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去污能力,便让人大感震惊。
  对方再一询问价钱,更深感便宜!
  毕竟茶枯饼是茶油压榨后的剩余物品,茶油食用历史久远,如茶枯粉的使用,在其他一些有产茶油的地方,早就被人熟知。
  但不便利的交通,还有闭塞的信息,再加上贵族们还有更好的洗护物品,更不利于茶枯粉的传播。便使得安南乃至府城这一片的百姓,几乎都对此一无所知。
  所以这部分的生意对象,并非贵族阶级。而是府城或杞县,渠县这种附近城镇的普通百姓。
  在作价上,自然不会太昂贵。
  然后一个大圆盘的茶枯饼,为了尽可能的榨多出茶油,每一块都会被压榨得紧紧实实。所以在使用时,都还需得拿刀具用力去切它的边角。亦只需切下少许,便足够一次洗涤,便属于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洗涤用品。
  这么一来,售卖得还非常不错。甚至因为今年油茶籽的产量还太低,茶枯饼便跟茶油一起经常断货。
  韩彻知晓这事后,既惊讶又高兴。
  其实对于茶枯饼,韩彻之前并不是为着它的效益,更为看重的是它杀菌和去污的能力。
  过去安南每逢春夏季便会多发疫病,除了湿润炎热的气候带来的湿毒瘴气,卫生方面也占据很大的原因。就好比之前的刘家村,常年饮用苦咸之水,身体又如何能不滋生疟疾等疫病?
  另外,除了入口的饮食,日常生活的卫生也一样很重要。
  农历十一月中旬,赵四郎带领的大商队,这次抵达府城后,便也是从新修建好的石桥通往的安南。
  进入安南县城,他们便明显感觉到城内多了不少新修建起来的商铺。
  “我瞧着安南如今已经不输北地上等县的繁华了。”一路这般瞧看过去,赵四郎见到韩彻时,便不禁这般称赞道。
  “安南这才多少人,哪就能跟北地上县比了。”韩彻笑道。
  “北地不少上县,都聚集不来这么多外地客流呢!”赵四郎便道。
  别看安南现在的人口总数才刚升为中下县,比之上县三万以上人口的最低标准,也还相差两万。但如今既有许多外地的商贾客流,又有一大批渠县杞县的外来务工者,还有因石桥修建好,增多了不少从府城到来的游客或小商户。
  说起这石桥修建,当真是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
  便是他们这些为着沉水香,每年都得往来安南一趟的商队。这次从石桥直达安南,对于这其中节省出来的时间,以及财力物力的少耗费,都大为惊喜。
  当初要是有这么好的交通,这位韩县令允诺他们可免租五年等各种优惠时,赵四郎还真就愿意在安南开设一间商铺。
  不过眼下便是再心动,赵四郎也不会跟韩彻提起此事。要知道便是铺面没法再如以前那般给优惠,但赵四郎也相信,只要他现在提出来,这位韩县令便是自掏银钱,也会帮他把这事办成。
  可安南县一间铺面的五年租金又才多少银钱?赵四郎这两年帮着韩彻跟韩大娘捎带平安信和物品,图谋的自然不可能是这么点银钱。
  好比这次过来,姐夫齐五郎按照韩彻在信中的书写,帮着他购置了一大批京城各大书院售卖的科考方面的教材,也都是托赵四郎帮忙带过来的。
  要知道朝廷重文,故全国各地郡县都分别设立官办的郡学或县学。甚至北地一些乡里,也有官办置学。
  但同样受经济和政治都以北地为中心的影响,时下地理位置越是往南,在教育方面便越是不行。尤其是安南这等最偏远,历年来更是作为京城北地官员流放发配首选毒瘴之地,过去竟连县学都没有。
  不仅如此,韩彻还去过县城唯一的一家书店,发现很多北地学子必看的科考相关的教材或书籍都没有。
  试问这样的学习环境,对于安南过去二十年,平均五年还能出一个秀才,韩彻都觉得这是极其难得的事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