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8章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假如这个县城不是灾害地区,就会有人留下,在这里找个村落加入,就此在这生活。
  但不管是县城还是村落都不可能无限接纳灾民。
  那些无法留下的灾民,则只能继续流浪,直到在途中死去,或者找到可以接纳他们又可以生存的地方。
  说起来好像也就这么一回事,但其中的困苦和煎熬除了逃荒的人之外,没有人能切身体会。
  之所以要以河流为路引那是因为,哪怕在古代,大家也知道,要生存就必须靠近水源。
  所以沿着河流,再参照下方向,基本都能顺利到达南方的城市。
  而且,就算找不到,这一路大家也离不开水。
  特别是遇到的还是旱灾,没有吃的还能撑,没水喝,那真的撑不了。
  他们现在顺着的这条河是属于楚河的一条分支的分支,村里一般也把它叫做楚河。
  给每个山川河流取一个名字,在现代叫文艺,在古代,那就是傻x了。
  十里八乡的,一声狗蛋就能叫出一个连的人。
  指望这些饭都吃不饱的人去给这些山川命名,那纯粹就是想多了。
  就这楚河大家也不经常叫,蕉岭也一般叫做后山,这河就叫小河,没点知识的甚至都不知道这河流是楚河的分支。
  嗯,这个知识点,还是之前的那个老头说的。
  方瑜暗中观察了他好几眼。
  不管是那稀疏的头发,还是那笑一笑褶子就能夹死蚊子的老皮,都无法掩盖他那双透露着沧桑感的双眼。
  这大爷,是个有故事的人呐~
  方瑜一路走,一路打量着路上的情况。
  其实,他是不怎么愿意走的。
  今天中午刚吃了一顿肉,他本想再去蕉岭混几日,多打点野味补补身体,现在这么一走,就不能去打猎了,这让他颇为可惜。
  但方三多的顾忌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  逃荒也得讲究时机,等到山穷水尽才开始逃,那就迟了。
  旱灾又不只是针对人类。
  人类都没得吃了。
  其他动植物那就更没活路了。
  不说别的,光是现在这条河流,方瑜就能看到河水已经下降了快有一个胳膊的深度。
  并且水量少了,河水混合泥沙后就显得浑浊了许多。
  但也正是因为水量少了,所以,方瑜他们便发现了新的食物。
  那就是河里的鱼虾。
  在之前,河流的深度还算高的时候,捕鱼可没有那么好捕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