错登科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“你赢了。”
  不过一个月。
  他输得一败涂地,尊严全无。
  简直是猪油蒙了心,脑袋勾了芡,浓雾迷了眼。
  一叶障目,还夸那叶子绿,画地为牢,硬说这是琼楼。
  楚青崖不免有些绝望,凝视着她的侧脸,想到她正乖乖地躺在自己身边,哪里也去不了,精神一松,渐渐合上眼。
  没睡多久,便被外面说话吵醒了,是杜蘅的声音。
  “……真的是要事!糟了糟了!”
  楚青崖从药盒里找了两朵棉花,给她塞到耳朵里,披衣下床出去,冷着脸打开门:
  “什么糟了?”
  杜蘅急得冒汗,“大人,您不是说给陛下上了折子,撤掉田安国的名次吗?桂榜一个时辰前贴在贡院前门上了,第一名解元,就写着‘田安国’三个字!”
  楚青崖屈指抵住太阳穴,重重地按了按,深吸口气,“都换上公服,备车。”
  榜是午时贴上去的,车走到城东南的贡院,正赶上一大群学子围在榜下指指点点。
  “怎么回事……”
  “田少爷不是开考前就死了吗?”
  “不会是太想中举,魂魄飘回来考试吧。”
  “积点口德,小心他晚上来找你……楚阁老来了!”
  顿时,学生们有站着作揖的,有弯腰拜见的,也有跪的,姿态各不相同。
  八个玄衣皂靴的侍卫在前方开道,手持仪仗,四驾的大车上下来一人,绯袍乌纱,秀骨清像,广袖如流云蔽月,半遮住一身肃杀之气,正是当朝最得圣上倚重的文华殿大学士。
  他走到桂榜下,抬首细看片刻,负手淡淡道:“你们都是豫昌省籍贯的生员?”
  “是。”众人异口同声道。
  楚青崖踱了几步,冰冷的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视过,“功名在身,可见官不跪,你们这些参加乡试的人,都考过了秀才,通过了三年一次的岁考和乡试前的科考,一层层地筛上来,实在艰辛。跪下来的那几个,都免礼,站着回话。”
  他走到一个跪拜的学生面前,亲自扶起来:“敢问阁下年岁几何?读了几年书?考了几回试?”
  那考生是个老秀才,两鬓都已斑白,做梦也想不到一品大员会同自己说话,激动得热泪盈眶,“阁老见笑,草民今年五十四了,七岁时老母卖了家里生蛋的鸡,送小人去读私塾开蒙,二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,今年已是第十六次参加乡试了,却还是名落孙山。惭愧!惭愧!”
  楚青崖从袖袋中取出一锭雪花银给他,赞道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若次次都来,考到六十五岁,朝廷按例赐举人出身。”
  老秀才接了银子,喜不自胜,又垂泪道:“小人虽不才,却读了几十年圣贤书,懂得君子不受嗟来之食的道理,倘若六十五岁还不能中举,便安安心心在乡里做教书先生了此残生,万不敢叫朝廷为我这等草包破费。”
  楚青崖又问了几个下跪的生员,回答相差无多。他一一施了银两,走回榜下,朗声道:“你们可都听到了?寒窗苦读,何其不易,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登上朝堂,食君之禄,为君分忧。你们中间,见了本官跪着的,大多年岁已高,是把读书科举看得比命还重要的寒门子弟;站着的,大多年轻气盛,衣着不凡,是饱读诗书的富家之后。然而,恰恰有那等人,心术不正,狂妄自大,视国法为一纸空文,污了读书人的清誉!”
  他指着桂榜上盖的玉玺印,“贿赂考场官吏,私藏夹带,更甚者枪替,向来考风清正的豫昌省,怎么本官一来,种种舞弊手段就大行其道了?是本官查得严,还是过去考场管得松?本官身为乡试总提调,考生里有几个使了伎俩,看得一清二楚。盖了皇章,便是坐实欺君之罪,本官特意保留了原本排名,叫你们看看,这些欺君罔上、占用中举名额的奸猾无赖,是如何受到国法严惩的!头一个就是犯了枪替之罪的田安国!”
  他举起一纸罪状,“田家已认罪画押,花三百两白银请了代考,另花五十两调换号舍,这替他中解元的罪人已在府牢关了大半月,愿供出同党戴罪立功,助朝廷清查,圣上已经准许。田安国虽死,犹不能抵罪,来人,现在就把这榜抄一份,贴到田家祖坟,将此人尸身从墓中拉出来鞭三十,一下也不能少!”
  “遵命!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